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新区

黄金支点、内湾门户!大师专家齐聚滨海湾共绘城市新蓝图

2023-06-28 15:52:59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5月26日下午,“黄金支点 内湾门户”滨海湾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高规格举办规划建设行业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共商规划建设新路径、共议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_MG_7113.JPG


  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海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衍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总规划师陈一新等领导嘉宾及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市自然资源局、周边镇街规划设计人员等相关代表出席论坛。

IMG_9744.JPG


  孙海波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滨海湾新区坚持一体推进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一体打造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在规划引领下,新区三大板块开发建设全面开花,重大项目投资超过255亿元。在“第二个五年”的起步之年,滨海湾将牢牢抢抓“双区”战略和“黄金内湾”建设新机遇,把深度城市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东莞未来城市新标杆。

HS__0458.JPG



  “大咖”主旨演讲

  探讨滨海湾城市发展战略


  李晓江:

  《存量与转型:回顾东莞,展望滨海湾》

  在演讲中,李晓江从城市发展模式的角度,剖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莞三次转型升级历程。他指出,城市发展已经从从“以产聚人”转向“以城引人”,城市规划建设要以“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为核心通过规划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存量资源的价值与效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IMG_9568.JPG



  对于滨海湾的城市发展战略李晓江提出,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态势下来定位。在市域格局中滨海湾应当成为东莞西南部生产性、生活性城市中心。在深莞协同格局中滨海湾要积极参与协同、借力发展,明确协同合作的领域,把自己的资源用到极致。在区域格局中,滨海湾应当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助力东莞从大湾区的“中间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变,主动为分担中心城市功能,吸引集聚头部企业。

HS__0494.JPG


  在城市生活与服务发展策略方面李晓江提出“织补式”城市更新,要识别可以更新利用的存量空间资源,从不同维度关切不同人群的差异与特征,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空间与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绿色更新策略方面李晓江表示,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实施,建设绿色繁荣、低碳集约、循环利用、公平包容、安全健康的城市。

47a07abc1cf6efc266dd9d09a8fbaba.jpg


  马向明:

  《滨海湾未来发展与规划的思考》

  马向明首先带大家回顾了滨海湾新区城市规划从概念雏形到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规划框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三大板块的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个多中心体系,只有通过一体化的进程融合成一个分布式功能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力支持

IMG_9682.JPG

  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马向明提出了三个趋势。

  一是“双循环”下的发展新路径是创新内循环和新兴外循环在内循环方面,滨海湾是东莞唯一毗邻广州、深圳中心区的边界平台,应充分借力广深能级。

ff36501cac665f77649c23d87047dce.jpg


  图源: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是大湾区身份认同的文化构建与世界上其他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多元制度的集合体,滨海湾要充分依托具有认知度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大湾区的身份认同贡献力量。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回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滨海湾有许多时间感、历史感的体验式空间,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历史遗存,更加注重人对场所空间的体验感受。


  圆桌讨论

  共议城市规划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各行业专家与新区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下的滨海湾高质量发展之路》《城市高品质建设要素与滨海湾实施策略探讨》两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从不同角度为滨海湾的规划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下,滨海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朱荣远认为,滨海湾的高质量发展应该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协同在与各平台的竞合中与时俱进、群策群力。

IMG_9760.JPG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级高工李江华侨城独立董事、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都将强化产业支撑作为滨海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他们提到,在第二个五年,滨海湾要要明确产城融合的具体定位,研究产业发展布局与广深、与三个科学城、与茅洲河口岸一体化的关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

IMG_9763.JPG


  李晓江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建设有温度、有包容性的家园,让不同群体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萧爱莲围绕开放新窗口、增长新引擎、产业新空间、城市新名片四个关键词阐述了滨海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IMG_9816.JPG


  滨海湾应该抓住城市高品质建设的哪些要素实施规划建设?专家们分别从景观、交通、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奥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认为,景观设计建设要为人服务,关注人的生活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IMG_9860.JPG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波表示,交通建设要从单纯的工程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从强调交通功能向强调促进街道街区融合转变。

IMG_9892.JPG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东提到,要集约化、网络化地开展配套设施建设,预留空间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城市化下半场不再是拷贝和复制。”陈一新认为,城市设计要把握好建筑与山水、周边空间的尺度关系,要注重城市文化产业培育与文化设施建设。

IMG_9966.JPG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中望表示,接下来,滨海湾将充分发挥“三师室”的作用,汲取智慧,提高规划建设水平把好的经验、建议、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打造高品质的滨海新城。

IMG_9970.JPG



  在“双总师”和“三师室”智囊团的支持下,滨海湾已经高标准完成“双总规+多专项”编制工作。接下来,滨海湾将怀揣建设未来城市标杆地区的使命愿景,充分吸纳本次论坛的知识成果,学习借鉴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合理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和城市气质实现人产城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东莞滨海湾新区”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COPYRIGHT DONGGUAN BINHAIWAN BAY ARE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ICP备1912348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邮编:523850 地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17号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4   

主办单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
ico
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