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余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知名高校的粤港澳籍硕博学子走进东莞滨海湾新区,通过深入名企科研一线、实地感受湾区就业创业环境,体验湾区发展活力。
“粤港澳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出的以“湾有引力 粤聚优才”为主题的权威性、公益性、持续性大型高层次青年人才研学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东莞行首站就来到了滨海湾新区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以下简称“双创社区”),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滨海湾双创社区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东莞市人才政策和滨海湾创业社区进驻政策面向学子们作宣讲,为名校学子奔赴大湾区干事创业搭建舞台,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走进大湾区交流学习,共同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锚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滨海湾目前已重点集聚了OPPO、vivo、小天才、科兴科学园、欧菲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引进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动能勃发。同时,滨海湾还积极抢滩布局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加速打造更具湾区竞争力的产业版图,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
此外,滨海湾还对标周边重大平台出台了《滨海湾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支持港澳人才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系列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奖励、个税奖励、人才住房供给、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规划建设滨海湾未来学校、国际化医院、近万套人才公寓等,营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走进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学子们深入了解基地内的“一站式服务”,并对项目入驻条件、扶持政策等十分关注。基地已入选为广东省第二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能为港澳青年在滨海湾创新创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项目免费入驻,入驻满半年后,经评定还能一次性获得10万元人民币扶持。”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黄宏波说。
在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学子们沉浸于探索前沿科技,细致了解研究院在边缘智算、机器视觉识别领域的最新产品——“工艺大脑”的开发原理、应用条件及在生产制造上的实际效果,并对其技术细节和市场应用前景展开讨论。
作为推动基础创新向产业技术转化的“链接平台”,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先进技术平台,同时与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需求的关键环节,聚焦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行业场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来自北京大学的黄月天表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丰富,富有活力,非常适合相关专业的年轻人来干一番事业。他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东莞的人才政策和产业发展水平,期待能找到适合IT专业人才来东莞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