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发展逻辑、重构治理模式、重辟创新空间。
去年以来,东莞滨海湾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顶层设计、要素改革、开放合作、场景供给等四大核心领域,加快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全链条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先导区”“试验田”。
改革,是AI产业成长壮大的“加速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滨海湾积极探索搭建全市首个系统性人工智能政策体系,已初步编制东莞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配套出台若干支持措施和“人工智能10条”,形成从顶层擘画到精准滴灌的“战略规划+专项政策+支持措施”的三级支撑架构,全力招引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热带雨林”。
人工智能新区核心区
改革,是打破AI要素流动梗阻的“利剑”
《决定》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当常规体制机制遇上面向未来的新兴技术,滨海湾积极通过改革,在安全合规的要求下,打破AI产业发展要素间高效协同的“玻璃门”。
在算力方面,滨海湾持续优化算力网络与提升调度能力,目前滨海湾智慧城市数据中心、OPPO全球算力中心已投入使用,大湾区(滨海湾)智算中心项目、东莞市算力调度平台正加速筹建,将进一步提升算力供给效率与安全水平。
在数据要素资产化方面,滨海湾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发挥全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东莞)节点的独特优势,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创新安全监管,实现工业数据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流通,助力“人工智能+工业”深度融合。
改革,是AI技术开放的“桥梁”
《决定》提出,“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滨海湾以上海技术交易所全球跨境技术贸易(大湾区)中心为依托,深化莞沪联动、港澳协同,通过搭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连接全球技术资源与创新需求,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新范式。
同时,滨海湾还与市知识产权局签署了《共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合作协议》,通过加快建立滨海湾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协作机制,搭建技术交易的“安全网”,打造吸引全球创新技术资源的“引力场”。
改革,是AI场景应用创新的“催化剂”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滨海湾敢给新系统“开通条”,新学校“开先例”,敢对新技术“开绿灯”,加速开启人工智能技术的全场景“试炼场”。
在新系统应用方面,滨海湾打造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智能集成化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火源和未佩戴安全帽等潜在危险情况的实时预警干预,守护项目建设安全。
在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滨海湾未来学校作为东莞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及东莞市首批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将以各类大模型技术为基石,围绕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校园管理、家校课堂等多领域,落地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向前,而改革的勇气始终是破浪前行的风帆。新的一年,滨海湾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持续通过改革拆壁垒、疏堵点、筑生态,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裂变式创新、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又将倒逼改革向更深层次突破。
以改革为笔、AI为墨,滨海湾将持续书写AI与制造业、科技服务业、城市治理、未来生活双向奔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