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新区 > 媒体聚焦

深读 | 滨海湾城市公共空间:始于颜值,终于内涵

2023-11-14 14:36:30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日,滨海湾新区中心驿站启动设计招标,以海岸风光为背景,打造融合休闲、交流、公共服务等功能的双层艺术交流空间,邀请人们亲身拥抱自然、观海亲海。

  连月来,滨海湾开展交椅湾慢行系统连廊、威远岛重点地段两场国际设计竞赛。几天前,全球近30名知名设计大咖实地踏勘交椅湾慢行系统连廊,“外脑”智慧为打造高品质“新地标”蓄足马力。

5cedeb033701d8e4cae103265dabaa8.jpg

  滨海湾文体公园鸟瞰

  从葱郁雅致的口袋公园,到复合型、精而美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多热气腾腾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在东莞滨海湾新区涌现。滨海湾新区从顶层谋划、空间规划、项目设计、实施把控“全链条”发力,结合滨海岸线、山海河林田资源、城市形象等特点,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一幅服务优、产业兴、人气旺的图景呼之欲出。

  01

  彰显滨海特色

  与海风一同追逐日落与晚霞,人们凭栏观海听浪,或骑行游玩,成为如画般的海滨风光中的主角。这是人们在东莞黄金海岸的游玩“日常”。开放性、现代化的滨海特色公共空间,让“滨海湾蓝”成为新区的城市标签之一。

27ec5f34015ebd7d8b58400107008cd.jpg

  傍晚的东莞黄金海岸,不少市民观海、散步

  摊开东莞城市地图,最南端的滨海湾新区承载着东莞向海发展、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

  丰富的海岛资源是它的底气——海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24公里、海岛岸线长约20公里,滨海湾坐拥着东莞最绵长的海岸线。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磨,昔日荒芜滩涂上生长出一条长约40余公里“山海相通、城绿相融”的一流“黄金岸线”,与因地制宜建造的驿站、生态长廊、湿地公园构建起全民共享、游玩休憩的公共空间,为大众所青睐和追捧。

c548c97e52908eb2e09ac4e98683c53.jpg

  滨海湾海岸线俯瞰

  人们向往海,更渴望“拥海”,不断涌现的滨海湾特色城市公共空间恰恰满足了人们对海的向往。

  以蓝绿空间为生态底色,滨海湾构建以“一廊三绿心三水系”为骨架的生态空间结构,塑造多元活力、滨海特色的滨海风貌节点,扛起“颜值担当”。当前,滨海湾正着力推进东莞黄金海岸(龙涌至东宝公园段)、东宝公园二期、交椅湾新河等一批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提升项目,生态海堤(苗涌至滨海湾大桥段)预计年内开建,东莞黄金海岸威远岛东段编制深化推进中,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看海打卡点”即将呼之欲出。

40b3bab5c7455939a0c4eb6bab8a99d.png

  东莞黄金海岸(东宝公园至龙涌段)设计效果图

  其中,龙涌至东宝公园段规划建设滨海游览、自然游憩功能区;生态海堤则以三条“大道”串联起湿地、红树林等生物生境,将公共空间延伸至大海。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亲水亲海,眺望海天一色,还能尽情运动观光、休闲体验。

  滨海湾还以滨海特色公共空间为活动载体,将音乐会、露营节等搬至大海边,让海湾之美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满足市民们对优质、潮流、时尚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待。

9a9fe93e71ffe6981a7a2d650d919a9.jpg

  海边音乐会在滨海驿站上演

  02

  延续历史文脉

  滨海湾有海,但不止于海。

  一座城的气质,往往取决于其人文底蕴。走进海战博物馆,千年不朽、承载厚重历史的国宝文物,仿佛带你回到过去。不远处,一道“海上长城”雄踞珠江口岸,威远炮台遗址沿岸分布,唤起悠悠的历史古韵。

c9959e8f924e6d1746440e509922abe.jpg

  假期,众多市民游客游览威远炮台

  放眼全国,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打卡博物馆、展览,成为一种休闲社交、提升自我修养的生活方式。最近,不少来参观海战博物馆的游客们发现,昔日冷清的馆前空地“摇身”变为热闹的活力公共空间——主广场、林中花园、大草坪上人们拍照、散步,临海的放生台栈道上游人如织。原本陈旧的设施和缺乏规划的景观已成为过去式,如今“新造”的空间内,庄重大气、简约美观的博物馆“门面形象”令人眼前一亮,游客收获了别样的观光旅游体验。

ebd7eeaa2c6f0d875962d2dd164fa21.jpg


  威远岛放生台游人如织

6792e7136395e30d838ab41e0562a09.jpg

  市民游客登上放生台观景平台,眺望大海

  作为近代史开篇地、著名海防要塞,滨海湾在传承与创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中,将历史遗存、文化古迹、人文底蕴这些关键词嵌入每一片“城市瓦片”,让这座滨海新城更具人文魅力

  2021年以来,滨海湾全力推进海战博物馆周边综合提升工程建设,对博物馆周边停车场、公共交通车道系统、放生台等区域进行精细化升级改造,新建休闲驿站、景观设施、慢行系统等,打造“历史门户”。

acc1e7f73b237df587b5f5935fb3284.jpg

  海战博物馆周边综合提升工程现状鸟瞰图

  今年国庆期间,建在大海边、博物馆旁书卷驿站一经开放试运营,凭借其高颜值设计、高品质文创展售等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大家在参观博物馆、炮台遗址之余,又多了一个精神“充电站”。“参观完博物馆就有这样一个空间供我们阅读、休息,体验很不错。”从广州南沙专门来参观博物馆的邱先生,也意外被这座书卷驿站“圈粉”。

8a9408d42483c860d3e42ae2247966d.jpg

  市民在书卷驿站专心致志地阅读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迹,有利于彰显城市特色内涵当前,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已纳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滨海湾正加快推动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对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利用着力将东莞段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海-城-台”辉映、城文景交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打响东莞“觉醒之门、英雄之地”历史文化IP。

97d2f8756129c2642c65e311041f999.jpg

  威远炮台

  未来,当人们漫步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会看到古老与青春、历史与潮流在这里双向融合、交相辉映。

  03

  人城共享共融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抵达群众,满足更多人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湾正以城市公共空间为抓手,构建产城融合、共治共享的理想园区。

  几天前,来自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虎门外国语学校80余名师生共聚书卷驿站,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感悟林则徐家风的深厚涵义。早在试运营前,书卷驿站引入了专业运营团队,深挖鸦片战争历史文化场景的新价值,通过策划主题活动、开设展览等方法开辟公共空间的创新体验,让更多市民关注并参与其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进一步延伸。“我们的活动主要结合虎门销烟历史、鸦片战争等内容,策划符合各年龄层人群需求的文化传播项目。”驿站运营方表示,希望能将驿站打造为生机勃勃的“社交文化聚落”。

cd9348110d6edf91276f6372e6d93e3.jpg

  学生们集体朗读林则徐家书

  涵盖5000多册藏书的海边“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等特色文化项目……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洞见知识,还能充分感受城市人文魅力。

  滨海湾在公共空间打造上注重人的互动与体验感。今年6月滨海湾文体公园开园以来,人气居高不下,为周边企业职工及市民提供了一个“运动流汗”新去处。一到傍晚,文体公园球场、草坪上就“长”满了人,“新晋宠儿”文体公园还通过搭建露营节、消费节等公园文化消费新场景,让人们得以充分拥抱自然生态之美。“这里不仅环境好,运动、活动氛围也很不错,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跑步。”许先生不时就会约上他的几名跑友一起到文体公园运动、闲聊,丰富的活动让他们的假期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048540990c23d6ba61de9aaf718dabf.jpg

  滨海湾文体公园

7ef212c99182b9df35bc634043ffee4.jpg

  年轻人在文体公园球场上挥洒汗水

  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滨海湾还致力于从环境品质、服务供给和管理运营等方面丰富城市空间的内涵结合周边热门景点需求,建成高品质绿色低碳装配式公厕、咖啡馆、商业风情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

  国庆假期,滨海湾文体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全新亮相,在提供园区运动服务、便民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餐饮、休憩、阅读等功能,让周边龙头企业、科创企业员工以及广大市民在运动之余,享受一番慢生活时光。

47ff4f16e6dea2b00414db2e25f8948.jpg

  文体公园游客服务中

  “便民设施齐全,周边绿化环境优美,在文体公园运动很放松。”香港创业青年陈庆锋表示,随着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圈的不断完善,为在滨海湾生活工作的青年们提供了更多便利,让他对这里更有归属感。

  滨海湾首个大型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滨海广场项目有望年内动工,苗涌东侧商业配套同步加快谋划设计中,滨海湾着力推进商业配套体系与城市品质相融合。

  活力、朝气、宜居、时尚的“未来之城”已推门可见,滨海湾用人、城与自然相融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交出了民生满意的答案向着造就理想生活的“城市新名片”聚力突破。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东莞滨海湾新区”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COPYRIGHT DONGGUAN BINHAIWAN BAY ARE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ICP备1912348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邮编:523850 地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17号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4   

主办单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
ico
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