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市委书记肖亚非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就经济工作作具体部署。
报告中提到
与滨海湾发展相关的四个关键词
一起来看看
新的一年滨海湾将如何着力谋发展
关键词1:建设现代港口经济带
报告指出,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要打造高端的开放新平台,面向全球高水平推动滨海湾新区、虎门港综保区、东莞港和东莞全港岸线联动发展,统筹建设现代港口经济带。
解读:
开放是滨海湾的重要使命。作为东莞海洋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区域,滨海湾新区正谋划打造RCEP经贸合作区,推动东莞的对外经贸实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升级,助力东莞以海洋经济重塑经济格局。
具体而言,滨海湾将探索建设面向RCEP区域的莞货展销中心,打造莞货“新展贸”综合平台和离岸加工贸易企业总部集聚区,形成“东莞订单中心+境外加工”新模式,面向RCEP的双向投资集聚区和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区、RCEP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产业载体和产业平台。
在港口建设方面,滨海湾正在谋划港澳客运码头的搬迁工程。未来将实现70分钟内联通港澳,并串联深圳太子港南沙邮轮码头等主要港口,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经济圈”不断提速。
关键词2:提升平台能级
报告指出,要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提升滨海湾新区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探索共建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经济组团。
解读:
作为代表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海湾新区以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为目标,强化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在平台能级提升方面,滨海湾将加快推动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加强与深圳前海、中山翠亨在政策、交通、产业、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对接。
在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方面,滨海湾正加快复制推广3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横琴新区片区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环珠江口自贸区融合发展格局,争取纳入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
滨海湾与深圳前海仅一河之隔,探索共建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新经济组团具备天时地利。滨海湾将主动对接深圳大空港高端服务转移和政策辐射,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前沿产业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核心圈层。
关键词3:深化与港澳的合作交流
报告提到,要深化与港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广泛开展社会人文交流,做强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快职业资格认可、社保衔接等,促进粤港澳教育合作深入开展。
解读:
深化与港澳在科创、产业、人文、人才、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亦是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使命。
以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滨海湾为港澳青年落户“双创”提供了“一站式”产业孵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已引入粤港澳台侨项目共86个,帮助76名港澳台侨青年“落户”新区,累计服务接待粤港澳青年超过2000人次。
目前,基地已经获批广东省第二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东莞市首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未来,滨海湾将与更多港澳高校和青年团体等建立强联系、共同拓渠道,以更优服务、更丰厚的政策力撑港澳青年创业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滨海湾将探索人才畅通有序流动渠道,推动文旅、律师等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认可和就业互通,争取成为港澳与内地执业资格制度相衔接的试点基地、技术移民试点。
关键词4:加快推进深度城市化
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城市”建设。要集中资源加快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都市核心区和临深、沿海两条发展轴带建设,深耕中心城区东莞大道和鸿福路“黄金双轴”,打造深度城市化样板区。
解读:
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三心”之一和“未来城市”的标杆,经过五年的建设,一个个生态项目串珠成链、美丽海湾雏形初现,一座滨海智慧新城冉冉升起,到滨海湾看海已经成为东莞人的“新时尚”。
接下来,滨海湾将高质量推进海战博物馆周边综合提升工程、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威远城市花园的建设,以及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万象滨海等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努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和城市气质,加快推进深度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