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通过梳理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东莞紧密相关的元素可以发现,其中不乏与滨海湾息息相关的建设发展信号,一起来看看!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01
狮子洋通道建设
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报告原文:总投资均超过500亿元的深江高铁、狮子洋通道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的重要通道。
解读:狮子洋通道是珠江口第一条双层过江通道,建成后将在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形成1小时交通圈,对于促进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狮子洋通道上下层终点分别位于虎门镇广深高速新联互通、沙田镇龙船洲村,两个终点都位于滨海湾片区。这将进一步强化滨海湾新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的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为两地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02
茅洲河成治污典范
报告原文:茅洲河、练江等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
解读:茅洲河是深圳、东莞两市的跨界河流,也是该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2017-2021年,东莞五年投入超过700亿元,整治内河涌641条,茅洲河、石马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全面达标。
作为治污典范的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深圳光明段、宝安段,东莞滨海湾段)登上了“省榜”,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以茅洲河综合整治为契机,2019年以来,滨海湾通过精准施策、创新方法,对东宝公园实施一系列土壤修复工程、海岸治理工程、公园美化工程等,实现整治修复岸线450米,包括海堤生态化350米,建设滨海湿地面积6000平方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01
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
报告原文: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解读:东莞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的沿珠江口东岸一线,正处于“黄金内湾”的重要一环,东莞将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而作为东莞对外开放战略平台、城市副中心的滨海湾重任在肩。
2023年,滨海湾将全力配合省向国家争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强与深圳前海、中山翠亨在政策、交通、产业、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对接;积极探索共建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经济组团,高水平推进省级高新区、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谋划建设RCEP经贸合作区,实现与虎门港综保区、东莞港联动发展。
02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计划今年动工
报告原文:推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解读:东莞正在建设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其中一个校区设在滨海湾新区威远岛,与广州南沙隔江相望。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位置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规划用地面积2100亩,建成后预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8000多人。按照计划,滨海湾校区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动工建设,2026年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6.69亿元。目前,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所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聚焦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工程等方向,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产教合作和国际高校合作、创新创业孵化等,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