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新区 > 新区动态

深读 | 向海图强!滨海湾海洋经济风劲正扬帆

2023-02-04 10:53:49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俯瞰珠江口东岸,横卧在磨碟河上的滨海湾大桥,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不远处的新湾码头,渔民们扬帆逐浪,开启忙碌的一天。地处浩荡的茅洲河及磨碟河下游出海口之间,众多河网水系在此入海,滨海湾新区宛如一颗海上明珠,蔚蓝海上波光流泻,岸线漫长而曲折。

  在广阔的海岸带上,这里还遍布着丰富的港湾、滩涂、海岛、旅游、生物等海洋资源禀赋,为海洋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日,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到珠海市调研。黄坤明指出,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要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强化陆海统筹,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策配套,积极引进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旅游,立足资源禀赋促进海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也是东莞滨海湾近年来努力践行的重要命题。近年来,滨海湾紧密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依托沿海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谋划现代港口经济带,以海滨生态美景打响滨海旅游品牌逐步形成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推动海洋经济加快成为未来发展新增长极。

已编辑图片


  岸线联动发展

  构建现代港口经济带

  从高空俯瞰,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向前蜿蜒伸展,长约24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约20公里长的海岛岸线犹如丝带,串联起一城山水。

d683afad863b2c0a9bbaa4bf6c29ac4.jpg

  东莞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报告明确指出,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要打造高端的开放新平台,面向全球高水平推动滨海湾新区、虎门港综保区、东莞港和东莞全港岸线联动发展,统筹建设现代港口经济带

363e134f8d988bd70f4afaaaa6b626f.jpg

  在港口建设方面,港澳客运码头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中,未来将与深圳太子港、南沙邮轮码头等主要港口互通互联成为东莞南部重要的高品质水上交通枢纽。

  这个具有滨海特色的水上交通网,将能够极大地方便东莞与港澳联系与协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地对外开放,让更多人才、经济资源要素加速往滨海湾集聚。

b9ebe67c091a2e9886e84b283c069b7.jpg

  而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滨海湾与虎门港综合保税区、东莞港沙田港区片区正不断加快复制推广3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在港口功能、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全球采购分拨、供应链配送及保税加工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思路

  此外,滨海湾片区还将加快与南沙片区在现代物流等领域联动创新,如推动东莞港和南沙港的务实性合作,建设跨区域协同港口物流链,探索与前海建设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积极与横琴片区开展在海洋经济等特色领域的合作。

b9e81cc789e5a608aa35fdb53eb93d8.jpg


  对接大空港

  推动形成海洋经济前沿产业

  产业协同联动,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落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前海扩区后,深圳从边境城市、贸易城市全面转向湾区城市、海洋城市,与深圳前海仅一河之隔、拥有深水岸线的滨海湾新区,在海洋开发、产业合作、制度对接等方面与前海有更多深度合作的机会。

  按照《滨海湾新区“十四五”规划》,滨海湾将与前海探索共建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新经济组团发挥临空向海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深圳大空港高端服务转移和政策辐射,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前沿产业错位发展更好地承接深圳发展红利和“溢出效应”,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核心圈层。

  同时,滨海湾将加强与沙田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精细化工、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合作,共同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片区产业优势互补。


c388c0aa01883c4b2263ac4208fded5.jpg


  临近深圳空港与南沙港,滨海湾新区背靠东莞“双万”制造基地与消费市场,未来将通过深茂铁路滨海湾站、港澳码头、广州地铁22号线、深圳地铁20号线实现与广深港澳的直连直通,为推动海洋前沿产业提质扩面创造了有利的“硬联通”条件。

  在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横琴新区片区联动发展的同时,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海洋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区域,正谋划打造RCEP经贸合作区探索建设面向RCEP区域的莞货展销中心、双向投资集聚区和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区、RCEP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产业载体和产业平台,助推东莞对外经贸实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升级,以海洋经济重塑经济格局。

0bcdc17768c08ade24bb4ec23f15ad2.png


  厚植生态底色

  滨海旅游经济加速成型

  一个个“绿岛公园”如明珠点缀,市民们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东莞,想看海就来滨海湾”逐渐成为市民共识,从海水侵蚀严重的滩涂到筑起万亩绿色屏障,如今的滨海湾,已然成为了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门户会客厅”,市民青睐的“看海打卡地”

2a2d22eb80fd87100dcd6b4e8372412.jpg


  一张张闪亮名片背后,是滨海湾厚植生态底色,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结果。依托漫长的黄金海岸线,滨海湾充分发挥优美滨水空间的优势,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加速形成“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空间格局,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目前,滨海湾正规划打造一条约40余公里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万里碧道一轴串联三大板块,为大众提供游玩、休憩的公众亲海空间。

0b2b743eab936fc2444386faa6727e7.jpg


  滨海湾还紧紧围绕滨海生态建设、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大施拳脚”,统筹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2019年以来,以创新多元治水模式重点整治茅洲河水污染,成为全省海岸带综合整治示范和治污典范。通过海岸治理工程、公园美化工程等高质量建设东宝公园,实现整治修复岸线450米,包括海堤生态化350米,建设滨海湿地面积6000平方米,滨海岸线的利用和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

  如今,滨海湾继续担起省“美丽海湾”建设重任,用“诗和远方” 扛起“流量担当”,让公众临海亲海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已编辑图片


  在滨海旅游方面,滨海湾新区也大有可为。眼下,长约2公里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龙苗段、约2公里的长廊东宝河堤段和苗涌生态长廊开门迎客,文体公园、沙涌生态长廊等大批生态景观项目陆续落成,市民们可享受的蓝绿空间更加广阔。

  坐落于威远岛的5000多亩连绵山脉、威远炮台遗址和海战博物馆,洋溢着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双重魅力。海水还孕育了大片动植物生境,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动物接连到访,为滨海湾铺就了城市和自然交融的基底。

8ace47c65499ea08ee26445105e6cba.jpg



  城海共融的活力景观带进一步贯通滨海湾内外生态骨架,串联起优质滨海旅游资源,让滨海湾成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城市代表。

  奋楫逐浪,再创辉煌。滨海湾正朝着“蓝色发展”阔步迈进,在向海图强新征程中勇立潮头、再谱新篇!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东莞滨海湾新区”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COPYRIGHT DONGGUAN BINHAIWAN BAY ARE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ICP备1912348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电话:0769-26889999 邮编:523850 传真:0769-26889670 地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17号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4   

主办单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