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务公开 > 最新活动

速看!东莞党代会报告中释放的“滨海湾信号”

2022-01-05 20:17:20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报告。


2022169222.jpg


  党代会报告中,释放出不少关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信号。作为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战略平台,滨海湾新区的建设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按照党代会报告部署,未来滨海湾将进一步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并做优做强作为东莞“三心”都市核心区之一的城市功能格局。


关键词1:四年建设发展积厚成势  


  党代会报告在回顾东莞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中提到,东莞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性进展,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等战略平台建设积厚成势。

  解读:成立四年多以来,滨海湾新区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平台提级、空间提质、动能提档、品质提升等方面奋发作为,一路“犇”向大湾区一线潮头。

找准城市坐标系,滨海湾在制度创新上勇当尖兵,全力打造莞港特色合作平台,积极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牢牢把握连片土地空间优势,威远岛和沙角半岛板块的土地整备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平台的规划落地全方位“立势”。



20221692235.jpg



  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从交通网络布局到产业项目落地,从城市配套完善到民生工程兴建,2017年以来,滨海湾共有38个项目列为市重大建设计划项目、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计划项目。

  与此同时,滨海湾主动对标对表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城建品质,全力打造“未来城市”标杆。景点地标频频出圈,高品质公共配套和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也不断推进。

 


关键词2: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报告指出,四大战略平台要勇当先锋、挑起大梁,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重大引擎。滨海湾新区要积极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解读作为代表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滨海湾新区奋力抢抓“双区”与“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打造东莞的制度型开放高地。

  在对接港澳方面,将进一步加快莞港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同时,以破解科技“卡脖子”难题为切入口,借助港澳资源力量,继续多渠道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离岸创新实验区。


20221692219.jpg


  在区域合作方面,滨海湾将紧抓前海扩区、“深圳都市圈”规划实施等机遇,探索与前海地区融合发展,重点复制推广前海的政策清单。同时,滨海湾将持续承接前海外溢产业资源,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资源协同共享等方面与前海开展深度合作。

  在对外开放方面,滨海湾将重点推动争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扎实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从打造参与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型新产业、构建国际接轨新体制四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



关键词3:提品质,加强“三心”互通


  聚焦东莞城市格局优化,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心”都市核心区,强化“三心”之间的交通联系。

  解读:作为东莞三大都市核心区之一,滨海湾新区全力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组建高水平规划团队,打造集“山、海、城”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滨海城市风貌。接下来,滨海湾将重点围绕“一廊三绿心三水系”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沙涌、苗涌整体景观提升,威远岛森林公园、海战博物馆周边环境提升,磨碟河片区水利工程、太平水道一河两岸启动段等一大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中心农业公园设计与开发方案。

  同时,滨海湾新区将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持续探索园区治理现代化的新场景、新应用,推动交椅湾板块市政道路全面智慧化,不断加快“一网统管”治理机制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和效能,向着“数字滨海湾,智慧未来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20221692138.jpg


  滨海湾还将不断配合市交通局推动交通网络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和松山湖两大都市核心区的互联互通。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滨海湾将配合市轨道交通局加快推进轨道2号线三期和轨道交通3号线站位建设,以实现与中心城区和松山湖的轨道连通。

  在道路建设方面,滨海湾还将协调推进滨海湾大道(虎门段)快速化升级改造、常虎高速延长线、大湾区大学对外通道、新松山湖二通道滨海湾连接线等通道建设。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东莞滨海湾新区”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COPYRIGHT DONGGUAN BINHAIWAN BAY ARE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ICP备1912348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邮编:523850 地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17号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4   

主办单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
ico
ico